八成以上的父母認為小孩的玩具與兒童用品,是家中亂源的最大主因。
Gin是二寶媽,在兩個女兒的育兒日常中,完全可以理解生活有許多不可控的狀況。
(女兒們目前7歲&3歲)
對每個家庭來說,小孩的物品常常是爸媽在整理家裡的時候最不願面對,也不想靜下心整理的東西。
但我們又都知道,不整理的話家裡真的好亂,整理了卻又覺得,不久後可能就會變亂!
爸媽們是不是常常都在這兩個感受中掙扎跟拉扯?!
(爸媽心中OS: 每次整理完之後,可能因為小孩而馬上又再次爆炸般的凌亂啊!整理不累,是心累。)
本篇文章教你如何擺脫「愛生氣的媽媽」、「裝沒事的爸爸」這些形象,也不需再每天對著小孩說:「去收玩具!」、「房間整裡乾淨!」、「吃飽飯把東西收一收」。
首先爸媽們要先理解孩子無法整理的原因
1. 「整體感」
孩子的空間視野範圍跟大人不一樣,無法全面性地看到整體。
2. 「專注力」
小孩專注力的時間也與大人不同,而是隨著年齡慢慢增加的。
3. 「理解力」
孩子無法理解“整理東西”、“玩具收好“這些話是要做些什麼?!其實甚至很多成人也還不太懂,覺得就是把東西放回櫃子裡。
4. 「佔有慾」
有些對爸媽而言是「垃圾」的小東西、包裝紙、小紙屑,孩子們都可能視為寶藏。
>>以上四點都會影響著爸媽,對孩子完成整理這件事的「期待值」。
爸媽帶領孩子進行整理時,也記得要站在孩子的立場,詢問並瞭解孩子保留物品的原因(瞭解小孩與物品之間的關係)。
以溝通與耐心,慢慢地告訴孩子們「整理」、「整頓」、「收納」物品的觀念。
「親子收納」4步驟,每個人在整理收納時,都可以依循此步驟
1. 檢視
將玩具全部拿出來,明確知道擁有的玩具數量與所有物品。
2. 分類
玩具的種類很多,分類的同時可以瞭解哪些玩具有重複,並教導小孩如何做分類。
3. 取捨
陪伴孩子面對玩具的選擇,對於重複的玩具是否要選擇淘汰,這也是玩具數量控制的關鍵。
4. 收納
利用不同顏色的收納盒或標籤貼紙,引導孩子以「連結的思考」,將玩具分類收納。
「親子收納」3階段,引導孩子從小就學習整理
①模仿效應
爸媽是孩子從小的行為學習對象,當大人做給孩子看時,孩子們除了看也一定會學習(即模仿)。陪伴孩子整理玩具與物品時,爸媽可以善用這點:「我把玩具放回箱子,你也放一個吧!」,並在孩子完成後給予適當的鼓勵。
②主動約孩子整理
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與氣氛,主動約孩子進行整理,一邊聊天唱歌一邊收拾,讓孩子覺得「將物品放回它們的家」這件事是有趣的。
當孩子將「整理玩具」=「輕鬆愉快」=「爸媽陪我一起做」的感受聯想在一起時,孩子們就會慢慢主動愛上整理。
注意!!這階段爸媽要花最多時間,但這階段實在急不得!
③引導與陪伴
孩子們在進行玩具分類,物品整理與放回原位時,這些動作其實也都是在訓練孩子大腦的思考與判斷。當爸媽主動約孩子整理的這階段(②)可以順利進行時,接下來就可以試著慢慢在旁陪伴,適時地引導,讓孩子獨立完成。
「爸媽教我的事,我也做得到呢!」這樣的成就感可以讓孩子對整理產生好感,並慢慢將”物歸原處“養成習慣。
除了減輕爸媽整理孩子玩具與物品時的壓力,還可以同時訓練小孩的專注力與組織能力。
除了循序漸進的3階段,「親子收納」還有3大重點
①數量
爸媽可以主動將玩具數量控制在10-15分鐘內可以收完的量。
如果家裡的玩具真的很多,那其他玩具怎麼辦?總不能丟掉吧!購買玩具也是一筆花費啊!
我覺得不需要將玩具淘汰丟棄,而是可以選擇「先收起來」,並以「輪流」的方式提供給孩子玩,同時也可以創造玩具的新鮮感。
②定位
善用顏色與圖案,利用不同顏色的收納盒來分類玩衣物與玩具,或在收納盒上可以貼上圖示。
(衣服、褲子、汽車、煮飯食物、積木、公主娃娃...)
試著引導孩子以「連結的思考」將玩具分類並放回原位。
親子收納|圖片來自|東稻家居|
另外,也可以準備一個暫時收納箱,讓孩子在還不知道要放哪裡時,放在暫時擺放的地方,媽媽不需緊迫逼人,也讓孩子在整理的過程中愉快不會有壓力。
③玩具回家=物歸原處
以孩子的語言進行溝通吧!多一點形容詞與情境模擬,孩子也會以為物歸原處是場遊戲,如果哪天爸媽放錯了,孩子還可能會糾正你呢!
爸媽都希望孩子們玩具玩完之後要放回原位,運用這些小技巧,擺脫「你丟我撿」的整理無底洞。
最後,「親子收納技巧」大祕技,爸媽請記得!
· 指令明確
⭕️「小熊放回那個白色箱子」
❌「把玩具收好」
· 以讚美代替條件交換
⭕️「玩具整理完你就是最棒的玩具收納師了!」
❌「玩具收好才可以吃糖果」
我是崇尚極簡主義的整理收納師Gin,自己實踐著簡單生活,但孩子們畢竟還在探索世界與充滿好奇心的時期,於是我將整理收納的所學及技巧做適度的調整,並與孩子們溝通,而統整出這套親子收納術,讓孩子們也愛上整理。
「媽媽也可以很優雅」,是我當媽媽之後的目標。分享給所有辛苦的媽媽們!(敬女人)
Comments